沧州仿真房产证书制作不动产证件专业定制
今年10月,小红书开始内测在达人笔记里插入淘宝链接,但仅限于有天猫旗舰店的商家。 好莱坞的选择再一次证明:道义不道义的,在“活下去”这件事面前不值一提。 如果说2020年,环球、迪士尼、派拉蒙的试探性转网仍给电影院留有一丝余地,那么华纳兄弟(WarnerBros)宣布其原计划于明年北美影院上映的17部电影全部转网,则直接将了电影院一军。这17部电影里包括 《沙丘》《哥斯拉大战金刚》《黑客帝国4》《猫和老鼠》《招魂3》《新自杀小队》等。 全球大流行期间,流媒体不仅成为新的“电影院”,还闪耀着救世主的光芒;而影院们已经气若游丝,失去了反抗的能力。足以与影院、流媒体平台抗衡的好莱坞,决定为了生存短期牺牲电影院,终于变成了互联网的战场。 不过,好莱坞已经走到了“不得不”的十字路口?牺牲电影院是否是短视的决定?华纳此举将如何影响各方力量? 华纳的决绝与《信条》的失败 华纳兄弟对电影院的道义在《信条》这个项目里被消耗殆尽。 迪士尼的《花木兰》与华纳的《信条》同时期面世,因发行方式各异,被外界视为一场关于传统发行模式与PVOD模式的竞赛。两部影片制片成本均为2亿美元左右,且均在9月初左右上市。《花木兰》选择了PVOD,院网同步,《信条》则选择了纯院线发行。 两部影片在内容和类型上是迥然不同的,前者是有着中国家喻户晓的花木兰IP、迪士尼爆款动画打底,歌颂女性的智慧、勇敢与大义,是老少皆宜的合家欢故事;后者则是玩转时间、空间的诺兰科幻烧脑大作。换句话说,《花木兰》观影门槛较低,而《信条》观影门槛较高。 从口碑上,《花木兰》口碑全球扑街,既没能取悦中国观众也没能达到欧美观众对真人动画改编的预期,而《信条》基本维持了各大评分网站诺兰作品的高评价。 我们来看看票房结果:截至2020年12月6日,《信条》在美国和加拿大的票房收入为5760万 美元,在其他地区票房为3.021亿美元,全球总收入为3.597亿美元。IndieWire指出,《信条》的三次延期导致营销活动将总成本推高至3—3.5 亿美元,部分国外分析师认为,《信条》的全球票房至少要到4亿美元,华纳才能实现收支平衡,也就是说因《信条》这个项目,造成华纳兄弟亏损在5000万—1亿美元左右。 《花木兰》在亚洲院线票房收入为7000万美元,只有《信条》的五分之一。而根据ScreenEngine对大流行期间首映的PVOD影片的持续调查,《花木兰》在潜在的家庭娱乐观众中位居收视率最高的影片之首,再加上迪士尼三季度财报流媒体收入超过分析师预期,很多业内人士认为《花木兰》为迪士尼取得了非常可观的线上票房收入。也就是说,加上PVOD收入,《花木兰》很可能赢了《信条》。 华纳也在《信条》艰难反复的院线发行中尝尽了苦头。华纳兄弟公司最初将该片档期定于2020年7月17日,受疫情影响,首次推迟到7月31日,随后又推迟到8月12日。最终,《信条》于8月26日在70个国家/地区发行,包括加拿大,法国,德国,意大利,日本,俄罗斯和英国,9月3日登录美国部分城市,9月4日,登录中国。华纳高管还专门算了一笔账,每次推迟都使其至少多花20万至40万美元的营销费,这还不算推迟对营销效果的影响。 在三次改档间隙,很多分析师认为华纳可能会放弃影院,选择与《花木兰》一样的PVOD模式,但不知是迫于诺兰压力还是其他,华纳兄弟始终没有"背弃"影院。 直到两个月后,华纳决绝地宣布“对持续的全球疫情作出了战略回应”,至少在2021年彻底放弃充满挑战的影院发行。 好莱坞五大全部选择拥抱流媒体 |
相关新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