拉萨仿真房产证书制作不动产证件专业定制
但在最新的报道中,台积电5nm工艺的产能利用率,在明年上半年似乎并不会像外媒报道的那样下滑。
同时,锌刻度通过在微信小程序搜索“哈啰惠生活”,却发现该小程序已经出现“服务器错误”的显示。另一个“哈啰惠生活门店端”小程序也显示“目前歇业”。哈啰惠生活小程序已无法打开
相比之下,美团和滴滴的打法虽“简单粗暴”,但却更见水花。美团多店齐开,从“小象生鲜”到“美团买菜”,再到“美团优选”,美团用三年的时间在生鲜这条道上试错与总结,已经有了必胜的决心。今年11月11日,滴滴旗下生鲜品牌“橙心优选”全国日订单量超1000万,爆发力十足。
“深耕下沉市场的打法在共享单车时代或许有用,但对于生鲜赛道来说却不那么美好。”某互联网观察人士对锌刻度谈到,“在三四线城市建立壁垒,的确可以防御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大幅进攻。但在前期爆发力和流量池抢占上,三四线城市的生鲜电商发展状态很难与一二线城市相提并论。”
不过哈啰出行并不算完全放弃生鲜团购业务,有内部人士对媒体表示,哈啰出行正打算再团购领域的其他细分赛道上继续试水,如到店团购“M项目”,目前已开始试点。
除此之外,哈啰出行在4月上线了专注“吃喝玩乐”的本地生活入口,包含酒店、餐饮等到店服务;5月份紧跟滴滴的跑腿业务,测试了“哈啰快送”,主打小件物品递送;8月,上线火车票业务;今年10月底,哈啰出行开始在广东省中山市试水自营网约车项目。
但巨头在前,哈啰延伸触角却也难以动摇市场格局。以哈啰快送业务为例,同城货运市场被头部玩家货拉拉和快狗打车占据80%左右的市场份额,即时配送市场又被外卖平台、快递公司争先瓜分,哈啰快送的处境的确不好过。
与此同时,从两轮走向四轮业务的过程中,哈啰出行也走得并不顺遂。从2019年趁着市场空档推出的顺风车业务,到试水的自营网约车项目,乘客与司机的双边吐槽,巨头挤压下的艰难求生,都是摆在哈啰出行面前难以逾越的坎。
或许因为曾经从残骸遍地的共享单车中杀出重围,所以哈啰出行学会了“广积粮,缓称王”。但同时也让哈啰出行意识到了精细化运营的另一面,便是缺乏想象力。要突破发展天花板,走出舒适区在所难免。
“以用户为中心的业务是无边界的”李开逐的想法与王兴的“无边界理论”如出一辙。不过区别或许在于,把“吃喝玩乐”玩转之后再做外卖、物流与打车似乎更易收效,但反过来,却会面临高频对低频的降维打击。
从现在看来,哈啰出行虽急于延伸“第二曲线”,但核心竞争力却依旧集中在“两轮业务”上。要想实现成为“下一个美团”的野望,还有些艰难。
当作根基的出行业务,难发新芽
事实上,细溯哈啰自诞生始的发展脉络,或许能窥出其近年来在“第二曲线”猛下功夫的缘由。
在其主业共享单车行业,哈啰一度是幸存者中最特殊的一个。得益于ofo与摩拜之争,哈啰靠着阿里的领头融资顺势逆袭,并一路爬上了第一梯队,多少算是“渔翁得利”。
不过,当烧钱大战画上句号,共享单车之战进入下半场,美团接手摩拜,滴滴推出青桔,哈啰仅靠巨头就有些行不通了。两年过去了,哈啰单车订单量没能与对手拉开差距,美团和青桔步步紧逼,夹击哈啰的市场份额,更是冲进哈啰的大本营,一路下沉——一线城市的蛋糕已寥寥无几,新一轮的竞争回到了哈啰发家的二三线城市。
数据则更为直观:易观此前发布的《2020中国共享两轮车市场专题报告》显示,滴滴旗下青桔单车小程序目前的月活用户已经达到3491.6万,超越哈啰出行居于榜首。同时,哈啰在订单交易指数上的优势也逐渐被青桔取代。《报告》显示,青桔单车今年10月的订单交易指数达到了42.5,而哈啰仅为37.6。